行業資訊
北京發布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實施意見
人民網北京9月5日電 (記者李博)記者從北京市規劃自然資源委獲悉,《關于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深入開展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工作的實施意見(試行)》日前印發,這是北京市全域土地綜合整治首個綱領性文件,將進一步提升土地資源配置效率和節約集約利用水平,助力鄉村振興。
據介紹,全域土地綜合整治是以國土空間規劃為依據,以鄉鎮為基本實施單元,統籌推進鄉鎮域內重點區域農用地整治、建設用地整理和生態保護修復的一項空間治理活動。“它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關鍵舉措,也是創新非建設空間實施治理的新模式。”北京市規劃自然資源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其核心目標是促進耕地保護、生態修復、鄉村振興和城鄉融合發展。
此次發布的《實施意見》強調各區優先向“百千工程”、鄉村振興、林下經濟示范基地、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小流域治理等規劃實施重點區域謀劃,應選擇確有整治需求并具備實施條件的鄉鎮,取得村民支持、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同意后方可開展全域土地綜合整治。
《實施意見》明確了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實施內容,對開展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的鄉鎮應加強空間統籌和項目協同,并將整治目標任務、整治區域、空間布局、整治內容等納入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實施監督信息系統。
《實施意見》提出全面開展農用地集中連片整治,統籌推進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集中連片、耕地提質改造、高標準農田建設、農業設施和農田基礎設施完善等工程。整治過程中采取合理措施,減少地表擾動和植被破壞,預防水土流失。
“將有序推動閑置低效建設用地整理,騰退的建設用地,在保障農民合理居住需求、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公共公益事業等用地前提下,重點用于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促進產業振興。”北京市規劃自然資源委相關負責人解釋說,“還將統籌實施生態環境保護修復,塑造北京特色的景觀格局及鄉村風貌。同時優化整理鄉村產業用地空間,因地制宜培育鄉村特色產業,助力打造產業強鎮。”
在綜合運用自然資源部耕地占補平衡、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等政策基礎上,《實施意見》針對北京市鄉村發展實際需求明確了相關支持政策,允許對空間布局進行局部優化,需按程序主動維護鄉鎮規劃,永久基本農田位置調整面積原則上不得超過所涉鄉鎮永久基本農田劃定面積的5%。通過制定正面清單,支持農林配套設施建設。農業農村、園林綠化、文化旅游等部門加強全流程監管,防止異化利用。
鼓勵預留指標落地,支持將鄉鎮規劃預留城鄉建設用地指標在全域土地綜合整治中落圖,推動鄉村產業融合發展。優化審批流程,開展“多審合一”,相關委辦局在審查實施方案時,一并對農業生產輔助設施、農文旅體融合配套設施等建設方案進行審查,縮短審批周期。整合涉農資金向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區域集中,發揮各類金融機構作用,為符合條件的項目提供資金支持。
《實施意見》要求各行業主管部門在全域土地綜合整治過程中,要以國土空間規劃為依據,以耕地數量不減少、質量有提升為底線,以農用地整理、建設用地整理、鄉村生態保護修復為抓手。各區加強土地用途管制,確保“農地農用”;嚴格負面清單審核把關,嚴禁“借全域土地綜合整治之名建設或變相建設別墅、私家莊園和私人會所”等違法違規行為。
此外,全域土地綜合整治鼓勵多方參與,發揮好群眾主體作用,引導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和基層群眾全方位參與,加強鄉鎮責任規劃師等多師協同保障,發揮多部門政策融合優勢,合力推動非建設空間規劃實施和鄉村治理,打造具有首都特色的全域土地綜合整治樣板。
更多相關信息 還可關注中鐵城際公眾號矩陣 掃一掃下方二維碼即可關注